

皮海洲 | 立方大家谈专栏作者
最近,中证协官网发布了关于2025年第三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抽查名单的公告,电建新能、越亚半导体2家企业被抽中现场检查。这两家公司均系今年9月新受理企业。而伴随着今年第三批首发企业现场检查抽查名单的出炉,年内被抽中现场检查的首发企业已增至16家。
值得关注的是,截至目前,今年被抽中现场检查的16家公司尚未出现撤单情况。而在往年,现场检查IPO企业撤单率较高,撤单率通常都超过半数,有的批次甚至出现被抽中现场检查企业全体撤单现象,“一查就撤”情况在往年IPO公司的现场检查过程中尤为突出。
之所以会出现“一查就撤”现象,究其原因在于自2020年以来新股发行进入大跃进时期,而新上市公司质量也是参差不齐,不乏某些劣质公司也混进了市场。正是由于这种情况的出现,一些不符合上市条件,或存在这样那样一些问题的公司也以次充好,混进了IPO队伍的行列,试图通过碰运气混进A股市场。
也正因如此,每当这类公司被抽中为现场检查公司的时候,往往会选择撤单的方式来逃避现场检查。这就是“一查就撤”的由来。因此,“一查就撤”的背后,暴露出来的是IPO公司的质量问题。那些“一查就撤”的公司大多数都是存在着各种各样问题的公司。
当然,在“一查就撤”的背后,也暴露出当时的现场检查制度所存在的问题。即缺少相应的追责机制,从而让一些存在问题的IPO公司可以随意选择通过撤单的方式来逃避现场检查,以至“一查就撤”在前几年非常盛行。
那么,为什么今年被抽中现场检查的IPO公司没有选择“一查就撤”的做法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历经2023年下半年以来的IPO收紧以及严审IPO之后,一些存在问题的IPO公司纷纷撤回了IPO申请,留下来的公司以及新申报的公司,大多数在质量上相对过硬,至少是自认为符合IPO上市条件的。所以,在面对IPO现场检查时,这些公司并不恐慌,而是敢于面对。
二是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层在严审IPO的同时,证监会于2024年3月15日发布了重新修订后的《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该规定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突出了“申报即担责”的监管要求。为此,在该规定的第12条明确规定,检查对象确定后,检查对象撤回发行申请不影响检查工作的实施,也不影响证监会和交易所依法依规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第12条规定明显堵住了之前现场检查制度的漏洞。根据这一规定,即便被抽中现场检查的IPO公司“一查就撤”,也不影响现场检查工作的继续进行,同时还不影响证监会和交易所依法依规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如此一来,撤回申请也就失去了逃避检查、逃避追责的功效。
不仅如此,如果IPO公司坚持“一查就撤”的话,反而还会起到“不打自招”的作用,引来监管部门更严厉的检查。毕竟“一查就撤”是IPO公司“心虚”的表现,IPO公司如果坚持“一查就撤”,反而会暴露公司存在问题的事实。也正因如此,不撤单才是被抽中现场检查公司的正确选择。可以断言,在新的《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发布的背景下,“一查就撤”有望逐步成为历史。被抽中现场检查的公司都会静候现场检查人员前来公司进行现场检查。
因此,“一查就撤”成为历史是《首发企业现场检查规定》完善的必然结果。这一结果表明,只要制度完善,方法对头,中国股市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而股市目前之所以还存在这样、那样一些问题,归根到底还是各项制度并不完善的表现。因此,加强制度建设,是中国股市需要直面的一项中长期任务。
责编:李文玉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
博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